- 蔡翮飞;王典;
在我国,残疾人关爱服务旨在满足个体不同的情感需求,通过建立社会关系,为残疾人提供综合发展型服务。服务包括生活协助、安全保障、心理支持、社会融入、发展激励5个维度。残疾人关爱服务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仍存在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制度层面的社会政策和政府职能、群体层面的区域差异和信息技术、个体层面的服务感知度和生理特征都是残疾人关爱服务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残疾人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需要建立新时代价值理念与社会保障机制,采取行动干预、数智赋能、成果转化等优化策略,关注并精准识别残疾人的主观需求。从政府增强服务供给决策能力、组织机构创新需求导向服务模式、服务者提升残疾人接受服务的感知体验等方面,建构残疾人关爱服务实现路径。
2025年05期 v.39;No.147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 刘菁菁;韩嘉桐;杨香;关文军;
短视频的兴起为残障群体搭建了全新舞台,借助理想类型分析视角和网络民族志的方法,剖析残障博主在抖音平台里的自我呈现,探寻视频类型与叙事逻辑。研究显示:残障群体的身体叙事基于关系强度和消费程度两个维度呈现出4种类型:(1)“弱关系、低消费”,以搞怪扮丑或夸张表演的方式呈现身体叙事;(2)“强关系、低消费”,以抱团取暖的情感编织身体叙事;(3)“弱关系、高消费”,以悲情苦难的手法展演身体叙事;(4)“强关系、高消费”,以自我建构的形象重塑身体叙事。在4种呈现形式中,残障博主运用了印象管理、关系塑造和资本转换等叙事策略展现出多元形象。这些策略不仅体现了观众在视听消费中的主动参与和创造,还揭示了社交媒体中情感互动的结构及动力机制。商业流量与资本化力量的介入进一步影响了残障群体在短视频领域的身体叙事逻辑。
2025年05期 v.39;No.147 7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2K] - 沈君畅;毛颖梅;张巍;张敏勤;
听力障碍儿童易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注意力问题。为探讨奥尔夫音乐游戏对提升听力障碍儿童注意力的干预效果,研究者以北京市某小学1名随班就读听力障碍儿童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奥尔夫音乐游戏活动方案并实施干预,干预时间为每次60min,每周1次,共计干预16周。干预前后,使用划消测验及韦氏智力测验第二版中的背数测验作为评估注意力水平的工具,从注意效率和注意广度两个方面检验干预效果。个案两项测验的后测得分有较明显提高,划消测验结果显示:干预后的效率指数从10.16提高到13.82,用时由9min 33 s缩短至7 min 6 s;背数测验得分从2分提高到14分。干预后个案上课时持续注视课件等学习资料的时间由原来的≤2 min延长到>5 min。实践研究显示,应用奥尔夫音乐游戏干预听障儿童注意力的效果良好。
2025年05期 v.39;No.147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